乡村故事之一首民谣
时间:2013-03-26 19:4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白杨 点击:次
七十岁的母亲要我陪她到焦作看望九十多岁的姑姑我的姑姥姥。 老人家身体矍铄,红光满面,头发灰白,步履平缓,目光如电,口齿清晰,嗓门洪亮,尤为突出的是思维敏锐,一点儿也不糊涂。说她八十多岁,你一定不会怀疑。 姑姥姥是姥爷那一辈儿硕果仅存的家宝级
七十岁的母亲要我陪她到焦作看望九十多岁的姑姑——我的姑姥姥。
老人家身体矍铄,红光满面,头发灰白,步履平缓,目光如电,口齿清晰,嗓门洪亮,尤为突出的是思维敏锐,一点儿也不糊涂。说她八十多岁,你一定不会怀疑。
姑姥姥是姥爷那一辈儿硕果仅存的家宝级人物,是姥爷的三姐。大姥爷、大姑姥姥、二姑姥姥、姥爷、三姥爷先后谢世。
九十多岁当然需要人照顾。她老人家的五个儿子轮流,每人十天。我和母亲到的时候,轮到四舅。姑姥姥要人照顾,只是帮她干活,买什么、做什么、怎么做,都要听她指挥。我们去的当天,晚上睡下了,还听见姑姥姥摸摸索索整理厨房:封火、收拾碗盘、检视各处,然后熄灯。
四舅患强迫症,安眠药不起作用,只好每夜失眠,九年没睡过觉。奇怪的是,第二天并不疲惫不堪,哈欠连天,让你根本无从觉察。他曾是焦作市象棋界泰斗级人物,现在脑子不行了。他说了两句话。一句是:我生不如死;一句是:让我睡三天觉,冠军还是我的。他教我好几式健身操,我都记住了。
母亲和自己的姑姑两个人谈天,像个小孩子,露出天真的神情。四舅记忆很好,对她们的谈话可以提出修正意见。我听她们讲那些陈年旧事,也是意趣盎然。
姑姥姥讲的很多故事,时间太短,不能系统整理。一个民族的历史,口耳相传中很容易遗失。有幸被以文字记录下来的成为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是残缺的。如若遭遇天灾人祸,成建制的消亡早就不是偶然了。比如玛雅文明。而姑姥姥偶尔说的一首谣曲儿,有必要记下来。
怕老婆歌
高高山上钟明公
老婆狷你你别吭
老婆一狷你就笑
千万不敢和她瞎胡闹
娘儿们生气肯上吊
上了吊就没气儿
卸下来是直棍儿
给她娘家送去信儿
心又齐人又多
先打盆儿后砸锅
管闲事儿管不下
遮天要地想打架
还要白木盒大棺罩
还要金马脚银马脚
站糖人儿小锡车
还要打路鬼打路神
敬德秦琼两个门神
还要白单裤白孝衣
捆腿带儿扎头布
大人小孩儿都算数
答应慢了骂几辈儿
呼呼呼撒把谷
谁怕老婆谁有福
首句的“钟明公”,姑姥姥不知道是哪几个字儿,她不识字儿。我想,高高山上,大约是有个寺庙,庙里供的,大约是姓钟的一个明公。中国神仙谱系本来就很混乱,民间供奉,有个差池,也不算什么。如果某地供奉钟离的香火,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第二句“老婆狷你你别吭”,第三个字发音juan去声,滑县话意为骂人。我没有查到这个字。有一个“狷”有两个意思,一为性情急躁;一为性情正直,不肯同流合污。如果从这首歌谣敬畏老婆的主题考虑,说老婆“juan去声”自己,老婆并不是恶语骂人,而只是性情急躁,还是很能解释通过的。旧时女子,一哭二闹三上吊,却是她们的不二法宝,任你常遇春一般的敌国克星,也要折煞在老婆面前。吓唬一下也就罢了,钱归你管,家让你当,只要给碗热汤水喝,给个暖和被窝睡,没什么大不了的。万一遇见那刚烈的村妇,没弄好一下背过去了,偏偏娘家势力大不讲理,那可就毁了……歌谣整个后半部分都是在这一气氛的渲染中进行的。最后两句很有意思,一是说按照殡葬习俗,订棺之前要撒把谷,送亡人去往阴间路上吃,边撒谷,边后悔。也不知道是因为人走了后悔,还是财破了而后悔;一是说要是有这个先见之明,即使被老婆狷的呼呼呼吹胡子瞪眼也别生气,把气咽下,省下后来的百般浪费,现在只撒把谷,就什么事儿也没有了,多好啊。多好啊,谁怕老婆谁有福。
老百姓的哲学就是这样可爱。
歌谣没名字。名字是我按意思起的。
(责任编辑:且诉编辑部)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