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院出发
时间:2013-05-19 17: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白杨 点击:次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脑桌面换成鲁院采光极好的天井式大楼内景。从我的宿舍515房间望过去,从鲁迅先生脸后面望过去,那是先生看到的。我每凝视大先生的脸,那是一张冷峻的最有骨气的中国人的脸。 坐在这样的电脑前,大脑一片空茫。鲁院,我该如何填充此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把电脑桌面换成鲁院采光极好的天井式大楼内景。从我的宿舍515房间望过去,从鲁迅先生脸后面望过去,那是先生看到的。我每凝视大先生的脸,那是一张冷峻的最有骨气的中国人的脸。
坐在这样的电脑前,大脑一片空茫。鲁院,我该如何填充此际的失重、追思和恬淡,我总该写点什么,为在鲁院的自己和自己的鲁院。可是,我仍然像一个傻小孩,每一天在大街上穿行,让凛冽的风吹透身体而乐此不觉。按说,从去年九月五日报到,到今年元月九日离开,一百二十八天,我一天不落写了一百二十八篇日记,十九万字。我完全可以从中摘选一些片段拼成一篇忆文,可是,那不是我此刻的影象,那些过程中的风景,早已无法黏贴成一幅成熟的画卷,它的气息,它的色彩,它的音响,它的活生生的触觉……
跳进鲁院的青蛙
我是成长在太行山里的青年,太行,滋润了我最初的文学心田。潜孔钻的嘶鸣,开山炮的巨吼,球磨机昼夜不息震耳欲聋,那些斑斓的矿石,照亮深邃的夜空;那长在崖畔的山丹丹,被我连同青春华年,一寸一寸掐落在石缝间。我用简陋的笔,讴歌质朴的山民和辛劳如工蚁的矿工。当我写了上百首和铁矿石一样粗砺的诗歌,我来到位于安阳——甲骨文发祥地——的集团公司本部,视野更加开阔,生活更加多姿,文化气息更加浓郁,我沉浸在钢铁冶炼梦幻般的玫瑰红中,从那些生硬的词汇中采撷诗性光芒,伴随伟大时代突飞猛进的我国钢铁工业让我笔尖颤抖,热血沸腾。当冶金文协姜主席通知推荐我到鲁迅文学院进修,我还茫然不知鲁院为何物!我是一只跳进鲁院的井底之蛙。
开通茅塞的师长
永忆去年八月间收到的一条短信,温华主任和严迎春老师告诉我已经被录为第十八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他们说:北京见。这三个字,足足温暖了我二十多天,今天想来,余香袅然。
开学典礼,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全体到会,足见对高研班这一品牌的重视。从那时起,我们拥有一个庄严的称谓:鲁院学员。身份的转换,让我感觉自豪和压力。就是那一天,我见到了传说中的铁凝主席、李冰书记、白描院长,见到许多陌生、亲切的面孔和熟悉的姓名。从那一天起,陆续见到来鲁院授课的理论家、评论家、作家、学者,他们来自北大、北师大、中科院、社科院、中央党校、中国作协……他们学富五车,星汉灿烂,国情时政课、大文化课、文学专业课、作品研讨、文学对话、社会实践,或正面交锋,或旁敲侧击,无一不具有超乎寻常的诱惑力和冲击力。他们用手中的金钥匙,开启我们头脑中一扇扇门,拓展我们无限可能的思维空间,陶冶我们的艺术素养,丰厚我们的文化底蕴,甚或一句话的点拨开悟,都让我们受益匪浅。我常想如宝玉抢过褡裢随了这些大家去,耳濡目染定能别开生面。此情不可,转而哀叹自己要是他们身边朝夕相处的人就好了。
第一次给我们上课的周熙明教授声张,我们的口号是:放宽视野,打开心灵,自由表达,虚心倾听。多好的四句话啊,我深以为然。现代文学馆的公益课、北大等校的讲座,只要听说,绝不放过。美国“作家阁楼”创建者杰里·克里弗来华首讲“如何即兴写作——故事理论与技巧探讨”,虽且粗浅,亦有启发。张清华、孟繁华两位老师,鲁院和文学馆我听了两场,实在过瘾。北京市民也是我的老师,在睿亲王多尔衮的府邸,一位晨光中推着婴儿车的阿姨讲述对莫言获诺奖的看法;在北大,一位河北籍新生说,来到北大,一切归零;在大街上,一位遛鸟的男子讲述养鸟和生命大爱;在绍兴会馆,一位住民讲述鲁迅先生居住“补树书屋”情景;在老舍故居,一位社科院研究生作为志愿者讲述老舍生平……在小剧场,观众不时响起的掌声,让我体会到高雅、礼节、境界和对艺术的理解;在纪晓岚故居,几位退休音乐人用扬琴、高胡、椰胡、秦琴、中阮演奏广东民乐……成曾樾院长在“文学的体验”一课中讲到的纪念馆,正在和当代人发生联系。浸淫在这座文化大都会,事事物物都让我感悟良多,倍加珍惜。
一日为师,终生受益。每一个人的音容笑貌,都会记在心头。
更难忘可亲可敬的白描院长,为了鲁十八超期服役。结业典礼上,白院长满怀深情地说,祝贺四十九名学员圆满完成学业,拿到结业证书。今天,跟随同学们一起结业的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语调沉静舒缓,带着时光刻痕和向内使劲的苍凉。我再也无法忍住眼中的泪水。
亦师亦友的同学
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翘楚朝夕相处是另一重大收获。离开校园二十多年,怎么也不会想到还能有四个月的时间重回校园,更不会想到和有着相同志趣爱好的文友成为同学,共同开启对文学神圣的探索。这是多么大的幸运啊。我珍惜难得的机遇,感谢命运垂青,爱恋鲁院这块文学圣土。同学中许多已经取得不凡成绩,成为我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文学见解,对自己作品的一句话,对人生、生活的看法,甚至关心的眼神,都让我感动。大学教授孙且给我讲了许多小说理论知识,诗人林莉对我的诗歌提出中肯建议,韩丽敏、叶子的鼓励和支持,小木、明珠的自信和率直,金荣通达,艾子真纯,蜀虎情重,强国沉稳……在祖山,我因为腿脚隐疾,善良体贴的文清姐牵着我的手一路下到山底。还有解放军大校杨卫东同学不厌其烦教了我们四个多月太极拳,招招式式耐心指点,一遍又一遍示范,我们发自内心叫他师傅。一日为师,终生受益。我们同样会记住他。四十八名同学在我脑海中都有一幅最最具有动感的画面,让我每一想起,悠远的回忆都是那般鲜活。
经常,大楼里静悄悄的,虽然我知道,无论敲开哪一扇门,都有一颗热烈跳动的心,但同时也相信,那个忙碌的背影无暇分神,同学们忙于阅读写作。终于,在一个隐忍续势的晚上,“圣诞夜送温暖抱抱团”一行六名女同学敲开了所有同学的门,把温暖和拥抱送给每一个孤独的人,告诉大家:打开房门。
难忘,结业晚宴后,同学们不忍回屋,伏在栏杆上唱歌,一呼百应,此起彼伏。李一鸣院长和同学们一起拉歌,即兴赋诗……这些都早已过去,却仍历历在目。
柳暗花明的诗歌
尽管我中学时就喜爱诗歌,写作诗歌,尽管我在公开发行、内资交流的报刊发表了二三百首诗歌,尽管我近几年致力于钢铁工业题材诗歌写作,但基本停留在直抒胸臆层面。导师商震老师指出我文本经验不够丰富,诗歌内涵和外延不够,要我多读书。在鲁院的诗歌研讨会上,敬文东老师更直接批评我的诗语言老套,形式非常老套。近乎残酷的打击让我心下暗喜:相较浮泛的夸赞,我无疑如患者找到针砭疗救的良药。反复掂量这两句话,我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突破口,因为敬文东老师没有给出药方。他是想让我自己参悟吧。我想了很久很久,这个问题一直缠绕心头。商震老师看出我的心结,把我叫到《诗刊》社,以我刚写的一首诗为例,详细讲解。我还从同学的诗里寻找答案,在诗歌对话会上请教林莽老师和邰筐学兄,去拜访查干老师和蓝蓝姐,渐渐地我认识到,并不是闻一多鼓吹的诗歌“三美”已经过时,而是新诗发展更加关心内心表达,任何囿以固有模式的创作都是对自由的禁锢、伤害,甚至扼杀。自由和从容正是诗歌之魂魄啊。照顾到速度、张力、节奏,用心聆听外在景与内在情的融汇交谈,就不必担心某些句子和词汇缺乏新意,也不必考虑有什么固有模式羁绊住你。写到最后,技术不重要,诗歌离不开情怀,情怀就是修养的表现;文字也不重要,自己习惯、喜欢的就是好的。商震老师说,写诗要像母亲哄孩子,听了感到温馨,要发出亲切的气息,有你的体温和味道。要多读中外名家著作,一遍不行要反复读。
自信心是慢慢修复的。诗歌朗诵会上,我朗诵了自己的诗歌《太行吟》,是十几年前的作品,也没有发表过,我看到台下静悄悄的。结业联欢会上,金荣、小木、阿雅朗诵了我的《足迹》,是对我最好的鞭策。而最早给我打气的是严老师,她夸我那首《秋天》写的好,推荐在《文艺报》上发表了。那首诗我没有拿出来研讨,拿出来研讨的是我新近探索的一种类型,我想听听名家和同学们的看法。我相信我的底蕴和实力,相信我的韧性和耐力,有了他们的指点,我一定能够走得更远。
牵魂萦梦的鲁院
每次从外面归来,我都会问自己,你还能这样回来几次?每次我重新走进鲁院,都会把它当作最后一次,都会满是好奇把角角落落再走一遍,再看一眼。我要在离去之后不留有遗憾。一百多天,我一天不落早早起床,伴着文学馆B座上空日渐变凉变冷的启明星和圆圆缺缺的月亮,在篮球场上和同学们一起练太极拳,用这种舒筋活络的最优雅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天。冰心姐姐一直托腮注视我们。我长久驻足院子里大师像前,与他们默默交谈,我凝视他们并不空洞的眼神,拭净他们脸上的印痕。踩过雨水,踩过落叶,踩过积雪,几乎每一处都留下我的脚印,我把目光一层层铺垫在大树、小草、红鱼、黄猫、花喜鹊、泥蚯蚓身上,投照在结冰的湖面和落雪的拴马桩上,投照在空气中以及穿行在空气中明亮的光线上,投照在教室里每一张课桌和它的主人的脸上,投照在大楼里每一扇门和门里鲜活的生命上,我要让这些饱含真情的温暖,抚慰以后必然的思念。我认真听每一堂课,让不同领域的高端输入饕餮永不厌足的心。我珍惜和每一名同学的情谊,温和相对每一次交往,并从中接收对方的信息;我羡慕在这里工作的老师、员工,对他们无私的爱和关怀心存敬重和感激。我是修得几世的福报啊,与这么好的老师、同学朝夕相处四个多月……这让我常怀感恩之心。而我们结下的友谊,必将地久天长。
我一直矜持着。结业联欢会上没有流泪,结业晚宴上没有流泪,结业典礼上的泪水叫李冰书记说了回去,依依惜别的时候,和能见到的每一位同学拥抱,我仍然忍住泪水。在返程列车上,望着迅速模糊的飞逝而去的窗外,很长时间涕泗难收……我选择了一个多么不合时宜的时间和地点啊。
诗歌研讨会上,我在研讨感言中说,第一次社会实践,我们去了老龙口,去了祖山。如果说老龙口是长城的起点,祖山是燕山的起点。那么,鲁院,就是我的起点。
就让我流着眼泪从鲁院出发吧。
我是一只跳进鲁院的青蛙,顿开的世界让我不知所措。四个月的濡染虽且短暂,其影响不可估量。我也许依然沉默,却包含了更多的自信、安详、沉潜和淡定。我拥有了更加强大的心灵。
我是一粒粘了鸡毛上天的驴粪蛋儿,风停处,我该跌落凡间,把自己混同于尘土。好在,我心上的尘土,已经经历洗涤。我再也没有机会到天堂走一遭了,可是,今后的每一天,我都将和生活在天堂的时候一模一样。
2013.1.29
(责任编辑:且诉编辑部) |
------分隔线----------------------------